11月1日上午,新能源科学与交通电动化国际论坛电动船舶分论坛在雄安新区举行。该分论坛以“聚焦电动和零碳清洁船舶动力”为主题,对内河电动船舶的实践与技术路径、氢能燃料电池在船舶上的探索与研究,以及电动船舶安全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究讨论与交流。
(大会现场)
当日上午,论坛主席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联合主席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中国船级社(CCS)电池动力船舶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黄朝霞博士出席并主持会议、发表致辞。清华大学王贺武教授、卢兰光副研究员,以及由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和学者等13位嘉宾现场参会,围绕相关主题进行热烈讨论。
(嘉宾合影)
“电动和零碳排放是我们船舶动力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的整体发展趋势非常不错。”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作为开场主持人为大会进行开场致词,指出了船舶电动化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一是效率,二是安全。锂离子电池船舶动力系统效率高,具有优势,但还面临安全问题。安全是底线,必须要有保障。
(主持人刘宝生进行开场致辞)
目前航运减排压力大,形势严峻。据此,宁德时代商用解决方案部总裁胡建国先生在他的主题报告《电动化创建低碳航运新文明》中表示,“当前的现状有“三高”,一是贸易运输当中船舶占比很高,二是化石能源的消耗高,三是排放高。”要借助零碳的机会进行转型创造低碳新文明,电动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尝试。电池安全不容忽视。船用电池安全性设计应以“预防为主,电池从单体到系统,需要具备多级本征安全,且还需要主动管控,从而确保在最坏的情况降低问题的严重程度。”
(胡建国进行主题报告)
作为船舶设计领域的龙头企业,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文军先生,作题为《内河电动船舶的研发与实践》的报告。他表示,“我们所有事情在发展的时候,优先级最高的是法律。长江保护法,把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写了进去,赋予了地方政府给予补贴或者支持的权利,这个是从法律层面推动我们整个电动船舶的发展。”他指出,电动船舶的发展政策,对于电动船舶关键技术的发展作用非常大。目前来看,当前船舶电池的关键技术有:大容量电池模组技术、直流母排保护技术、BMS-EMS-PMS智能控制技术、大容量岸电快速充换电技术、全船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等。
(汤文军进行主题报告)
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有发先生,作了以《内河船舶电动化实践及推进路径》的报告。他表示,“船舶其实是被整个电动化忽略的行业,但是这个行业空间很大,是下一步电动化最重要的场景。”俞总分享了一些实践过程中的心得,并以电动货船项目的形式介绍了电动船舶的技术分析、产业现状以及商业模式。“电动船不等于船体+各种电力设备的简单组合。我们从示范项目可以看到,如果仅仅把电动船变成船体+电力设备的集成,一方面无法实现技术上的迭代,另外也无法实现行业对整体交付的诉求。”
(俞有发进行主题报告)
中国船级社(CCS)武汉规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CCS电池动力船舶首席专家黄朝霞博士在《锂电池船用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报告中,将一些船用电池特殊风险总结为以下几点:一、锂电池没有做到本质安全,存在热失控的现象,有热失控扩散的风险;二、一旦发生热失控,以及热失控扩散以后会释放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存在燃爆的风险,锂电池灭火困难;三、目前大多数的新能源电动船都是采用直接流综合配电形式,基于新能源直流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有待验证,存在全程失电和主动力失电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船用电池的安全规范理念:一是安全分级,二是电池系统多层安全防护,三是电池系统精准灭火,四是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监控。
(黄朝霞进行主题报告)
在会议的下半场,论坛联合主席,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先生作为主持人进行第二场的开场致词。王秘书长介绍了船舶行业,指出“船舶行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走出去,现在已稳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全球67%—68%的船舶全是中国造的,中国造船人已实现了船舶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国内船舶的主流是远洋船舶,面向不同国家,可跨越很多国家远洋航行。”
(主持人王俊利进行开场致辞)
电动船舶隶属于绿色船舶技术,是国际航运业风口的方向。发改委、工信部给予绿色船舶很大的支持。中船605院技术总监李明敏先生在报告《电动船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指出,电动船舶应用场景更适合于内河短途和沿海等。报告对绿色船舶绿色能源技术成熟度做了简单的比较,指出LNG、纯电池动力已达到了技术成熟阶段,而氢、甲醇等绿色船舶应用还处于示范或者初步研发阶段,未来还有一段路要走。
(李明敏进行主题报告)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中国船舶712研究所技术专家潘建欣博士分享了《船舶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与应用》报告,对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他表示,船用燃料电池推广难度是加氢补给困难,比车用更麻烦。船用氢能的补给,目前基本上全中国只有湖北宜昌一个。
(潘建欣进行主题报告)
中国船级社高级工程师陈立剑,在报告《船舶氢能应用的探索与趋势》中,分享了船舶氢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分析了氢燃料电池的技术特点。一、船舶燃料电池和车用燃料电池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功率需求、安全性和空间需求等方面。二、船舶燃料电池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陈立剑进行主题报告)
电动船舶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饶慧,在报告《电动船舶安全风险及消防关键技术》中,讲述了电动船舶主要面临的火灾风险以及在消防安全方面的工作进展。近年来,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在电池火灾方面发生了很多事故,引起船舶行业的重视。针对电动船舶的火灾风险提出三重防线:一是电池本征安全,提升电池自身安全性,防治电池发生热失控;二是船舶主动防护安全,对引发火灾过程逐层提出监测、报警要求;三是船舶被动防护安全,对已发生的火灾尽心快速限制,降低损失。
(饶慧进行主题报告)
会议第三场开始,由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CCS 电池动力船舶首席专家黄朝霞博士主持,并进行开场致词。
(主持人黄朝霞进行开场致词)
船舶按照航行领域可以分为远洋、近海、内河、内湖等场景。哈尔滨工程大学周松教授,在他的报告《船用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分享了远洋船舶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他表示,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技术路线有两个:一是进气道喷射技术,即采用低成本、高效、可靠的低压进气系统,该技术运行成本低但缺电会发生爆震失火,会产生明显的燃料逃逸;二是缸内直喷技术,该技术不同负荷下性能稳定,加载性好,爆震少,效率高且没有逃逸,但研发初始投资大、结构复杂。
(周松进行主题报告)
目前我国内河运输无论从港口的规模、内河的货运量来看,都是全球第一,给船舶人提供了很好的施展舞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系统总体部主任助理吴国栋,分享了报告《内河船舶绿色动力发展与实践思考》,报告提出了内河船舶的两个重要发展趋势:一是内河货运的增长量比海洋货运的增长量高,内河货运需求正在快速增加;二是整个内河船舶的数量是下降的,但载重吨是上升的,说明内河船舶在往更大的船型方向发展。
(吴国栋进行主题报告)
绿色船舶的燃料和动力系统技术呈现百家齐放的态势。捷方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CEO王文波,分享了《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用于船舶及海事领域的探索及研究》,以企业项目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了绿氢的制、储、用技术在船舶领域的产业闭环路径,尤其介绍了可能用于船舶储氢的几项技术: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合金储氢、甲醇储氢、有机溶剂储氢等。他认为,绿色船舶的发展要义在于在船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实现绿色环保,尤其要关注燃料的来源和船舶的运营过程。
(王文波进行主题报告)
2023电动船舶技术论坛正在成为船舶行业人士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电动船舶技术论坛将继续凝聚全行业智慧与力量,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我国电动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未来创建低碳航运新形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未来船舶人能继续碰撞思想,创新创业、互信互赢、再接再厉,共同打造国际合作的新高地,携手共建电动船舶产业新蓝图,为碳中和事业带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