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电池自燃魔咒
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举行线上发布会正式推出“刀片电池”,突显了对行业深刻的战略前瞻性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深厚的技术积累。
“穿刺试验”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这一测试要求用钢针将动力电池电芯刺穿,造成电芯内部的大面积短路,目前的车用电池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很难完全避免穿刺后的化学反应放热现象。
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会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发生极端的热失控——剧烈燃烧甚至爆燃;传统块状磷酸铁锂电池在被穿刺后虽然不定会有明火,但是依然会有化学反应释放白烟,表面温度会达到了200℃~400℃;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穿透后则没有明火,无烟,电池表面的温度仅有30-60℃左右。
发布会现场发布了一段有趣的视频,三种电池的穿刺试验过程中,分别在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比亚迪“”刀片电池上面放置了一个敲碎的生鸡蛋。试验结果,三元锂电池的穿刺试验同时鸡蛋被炸飞了;磷酸铁锂电池上的鸡蛋被瞬间煎熟了;而“刀片电池”上面的鸡蛋依然呈液体状。
我们知道,蛋清的热凝固点在60摄氏度左右,通过这三个对比试验,充分证明了“刀片电池”在穿刺试验时释放的热量低。
这一结果说明“刀片电池”彻底摆脱了传统动力电池可能会发生的“热失控”的噩梦,其安全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刀片电池”的诞生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 引领了全球动力电池安全新高度。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更有能力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对于比亚迪刀片电池在针刺实验中的表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分析指出刀片电池的设计使得它在短路时产热少、散热快,评价刀片电池的表现“非常优异”。
突破磷酸铁锂电池组能量密度瓶颈
在大幅提升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以及体积能量密度的同时,由于去掉了“模组”这一层中间结构,使得电池系统的复杂度大幅下降,由此也带来了更高的产品稳定性和更低的故障率,给消费者带来了兼具高安全以及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
首发搭载中大型高端轿车比亚迪汉
汉,将是中国乃至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里程碑车型,“刀片电池”将是新能源电动车动力电池行业的变革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