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 · 让懂车的你更懂车
人工智能你了解多少(一)

 61703041954353152.jpg

      人工智能总是霸占热搜,而且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甚至有时候会担心,在不远的将来,智能真的会完全替代人工,那时候我们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以至于经过更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后,我们人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那就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发展来的呢?

      人工智能,英文名字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可以像人那样思考、甚至可能超过人的智能。它的起源我们可以总结为“312”——3位名人,1个关键地点,2次寒流。
      我们先来看看这3位名人到底何方神圣。
      第一位 阿兰·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
      首先就是大家最熟悉的,阿兰·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大名鼎鼎的“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他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制造出了以后称之为图灵机的东西。
      图灵的一篇论文对人工智能影响非常显著,其名字就是《机器能思考吗》,在这篇论文中,图灵提出了一种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实验方法,即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这台机器就是智能的。“中文房间实验”正是图灵测试的一个变种。可以说,图灵是第一个严肃地探讨人工智能标准的人物,被称作“人工智能之父”当之无愧。
      可惜,那个时候还社会还不能接受独特的性倾向问题,图灵因此遭到当时的英国政府迫害,最终自杀,才三十多岁。
      第二位 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
      大家都称他为“控制论之父”。他18岁就取得数理逻辑博士学位,可谓学霸中的学霸。1940年,维纳开始考虑计算机如何能像大脑一样工作,发现了二者的相似性。维纳认为计算机是一个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转换的系统,只要这个系统能得到数据,就应该能做几乎任何事情。他从控制论出发,特别强调反馈的作用,认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可以用机器模拟的。维纳的理论抓住了人工智能核心——反馈,因此可以被视为人工智能“行为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其对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也影响深远。
      第三位 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

      跟图灵抢“人工智能之父”的称号,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名词。他就是LISP语言发明者,真正的“人工智能之父”。1964年麦卡锡已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他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情景演算"(situational calculus)的理论,其中"情景"表示世界的一种状态。约翰·麦卡锡与另一位人工智能先驱马文·明斯基以及“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一道作为发起人,邀请各路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在达特茅斯学院共同讨论人工智能。会上,正是约翰•麦卡锡说服大家使用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参会人员也热烈讨论了自动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和神经网络等经典人工智能命题。

    下面就是三位伟大人物的肖像(欢迎瞻仰)

61716573018132480.jpg

(未完待续)

标签:
举报
收藏
0
分享:
0 条评论
0/200
评论区空空如也~~~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吧

举报

淫秽色情
营销广告
恶意攻击谩骂
其他